鍍鉻添加劑的分類
自從1923年Fink、Sargent等人研究和發展了鉻酸—硫酸鍍鉻:工藝并應用于業生產以來,由于鉻鍍層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蝕、裝飾性等憂點,一直被廣泛使用,現已發展成為了三大鍍種之一。然而,鉻電沉積還存在著電流效率低、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差、耗能高、污染環境等缺陷,嚴重制約了鍍鉻的進一步發展。鑒于此,人們不斷地探索研究改進傳統的鍍鉻工藝,其中以對添加劑的研究最為活躍。
添加劑是指鍍液中添加的不會明顯改變溶液導電性而能顯著改善鍍層性能的少量物質,其對鍍液及鍍層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影響著鍍液的穩定性、pH值、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另一方面,它還影響鍍層的外觀、厚度、孔隙率、機械性能、耐蝕性和金相結構等。目前六價鉻鍍液的添加劑可以歸納為四類:
(1)無機陰離子添加劑(如SO42—、F—、SiF6—、SeO32—、BO32—、ClO4—、BrO3—、IO3—等);
(2)有機陰離子添加劑(如羧酸、磺酸等); ·
(3)稀土陽離子添加劑(如La3’、Ce3+、Nd3+、pr3+、Sm3+等);
(4)非稀土陽離子添加劑(如Sr2+、Mg2+等):
不同類型添加劑所所作用不同,得到的鍍層性能不同,而由于鍍層使用環境不同導致對鍍層性能要求不同。為更好地指導電鍍生產,有必要對目前鍍鉻所用添加劑進行概括分析。本文即是根據鍍鉻所存在的不同缺陷分別討論了對應的添加劑。